所有悲观主义的花朵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害羞] 这个过程,我切切实实的体会过。虽然不是天性乐观,但也总能在低谷时候仍旧能够拥有再奋力一博的勇气。悲观性的乐观主义是今天对《悲观主义花朵》的另一种解读方式。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那年34岁的化姐告诉20岁的我,女孩子应该在能学习的年纪多学习,以后你定会发现自己跟其他人的差距在哪里。可惜是我又贪玩又没耐性,十年弹指而过才感叹自己毫无长进又一事无成。难得静心一次,几年前在豆瓣买了一本二手的《悲观主义的花朵》今晚终于翻了几十页。最后,手抄余秀华诗一篇~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我在#喜马拉雅#上刚更新了新节目《悲观主义的花朵104(廖一梅)》,快来听吧!悲观主义的花朵104...(分享自@喜马拉雅FM)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八月书单# (图)《悲观主义的花朵》/廖一梅 《命若琴弦》/史铁生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这几天最令我欲罢不能的就是这本书(ps:推荐给所有的女生 名字叫《悲观主义的花朵》)作者是写《恋爱的犀牛》的廖一梅 女性心理的共通性会让你从中找到共鸣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大学时夜里听广播,有个节目叫《今晚我是你的DJ》,主持人叫文岚,她读书,也说情感心理,读过一本书,叫《悲观主义的花朵》,里面有一段梦境的描写让我印象深刻,跟我当时的心境很符合!由此知道了廖一梅!知道了廖一梅,自然而然就知道了孟京辉和他的戏剧!其中大名鼎鼎的就是那部《恋爱的犀牛》,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我接受做書发起的“用书脊写故事”挑战# 我把青春唱完,看见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于是我一一惜别过去,在天黑以后,悲观主义的花朵绽放在这看不见的城市,情人,大叔,皆裹挟着皮囊,在路上读着顾城的诗,我竟爱这哭不出的浪漫。@做書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那些冲动,颤抖,尖叫,撕咬,都不过是表征,我渴望、追逐的是另一种东西,它的名字叫做“激情”。……我无法描述我在他的怀抱中感受到的激情,那哪怕最轻微的触摸带来的颤栗,让我哭泣,我感动到哭泣。”《悲观主义的花朵》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克制是尊严和教养的表现,必须借助于人格的力量。那些下等人总是利用一切机会表达发泄他们的欲望,而软弱的人则总是屈从于欲望,他们都不懂得克制。 在这么一个张扬个性的年代,更加没有人视克制为美德。——廖一梅 《悲观主义的花朵》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我知道许多人习惯夸大他们真实的爱意和好感,而我习惯于掩饰。所以,你应该明白,为什么“克制”对我来说是最值得尊重的品质。克制是尊严和教养的表现,必须借助于人格的力量。有人总是利用一切机会表达发泄他们的欲望,不懂得克制。在这个张扬个性的时代,更加没有人视克制为美德。—悲观主义的花朵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女主人公爱得太绝望,于绝望中生出一朵悲观主义的花朵。绝望得使人,欲远之。忆起早先看过的廖一梅那本。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蜜汁优越感#某种程度上来讲,狂妄自大跟自我膨胀是有很大差别的。前者在已有的财富或权利面前目中无人;后者在自我臆想中达到高潮且毫无意义。廖一梅女士在《悲观主义的花朵》中提过“克制”这个词,现代人被每天快节奏的生活所引导已经很少有人关注了,而且多一点少一点都不算考究。唯有自己慢慢琢磨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我会变的坚定 坦然 而且安详 而你将不再爱我 我可以自由地老去 我将脱离你的目光 从岁月的侵蚀中获得自由 《悲观主义的花朵》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Life is a series of closing doors. 拒绝任何信仰地活,也是一种信仰。大概这就是#悲观主义的花朵# 马男:人生不过是一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生命本身对于我来说就是无能为力的,人会经常感到一种无力感,或者是跟这个世界的不协调,跟其他人沟通的障碍。就在这个生活的坚硬的斑驳的墙上,即使如此,我也希望能从墙的夹缝里生出一朵花来。生活让我们所经历的内心的创伤,最终还是会在这个废墟上开出一朵花,这就是 “悲观主义的花朵”。我讨厌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你从不早起,就像这个姑娘,嫁到邻村后,她不得不早早起床。当她第一次看见田野的晨霜时,她说:'我们村从来没这东西!'你的想法和她一样,你觉得世界上不存在爱情,那是因为你起得不够早,无法遇上它,而它每天早晨都在,从不迟到。—— 廖一梅《悲观主义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