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我电子书电子书下载 -- 最新最全的电子书下载网欢迎您^_^

logo

惜别下载

惜别

  • 电子书名称:惜别
  • 电子书分类:文学
  • 电子书作者:止庵
  • 电子书类型:TXT/PDF
  • 信息来源:豆瓣
  • ISBN:9787208122758
  • 出版时间:2014-8-1
  •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标签: 随笔 亲情 散文 散文随笔 中国 中国文学

文档说明:

  • 一、《惜别》是作者【止庵】创作的原创小说作品!
  • 二、谁知我电子书免费提供TXT小说,TXT电子书下载。本站所有电子书资源均由网友提供的网盘,所有资源本站不负责保存,如果您认为本站的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将该链接删除。本站不负一切责任!

热门文学类电子书下载

  • 1 尸体变化图鉴 [下载]
  • 2 敬愛的領袖 [下载]
  • 3 巨婴国 [下载]
  • 4 中共50年 [下载]
  • 5 红墙大事(上下 [下载]
  • 6 八尺八話快樂巡 [下载]
  • 7 神兵玄奇(全24 [下载]
  • 8 橘さん家ノ男性 [下载]
  • 9 魂断激流岛 [下载]
  • 10 宜春香質 [下载]
  • 11 越南女兵档案 [下载]
  • 12 江青全传 [下载]
  • 13 九龙城寨 [下载]
  • 14 圣经(和合本修 [下载]
  • 15 郑超麟回忆录( [下载]
  • 16 道德沦丧(耽美 [下载]
  • 17 北京人—一百个 [下载]
  • 惜别下载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不孤独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30页的第一部分,作者引用了近六十几篇古今中外书籍中,对生死的描述。还有母亲去世后,他当下的感觉和对“生死”的理解感悟! 着实把我看的有点晕,平时读书不多,“之乎者也”的看起来,实在困难,有点想放下了。。 可是,还是能感受到作者对母亲的思念,对生死突然有了不一样的理解。虽然很多地方看不懂,但却让我有一种冲动,把自己工作中,见到的生死写下来,真是奇怪,对了,我是学护理的。 我决定当“它”教科书了,要把“它“攻下来。

    来自微博用户颜良辰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p>母亲去世后,我的表姐和我谈到母亲对我的”无条件的支持“,我就想那是一种大地似的支持,沉默,然而切实。只是我一向把这当成生活的常态了。就像我们每天行走,站立,未必意识到脚下的大地——也许直到有朝一日大地塌陷,我们才能意识到它的存在。</p>

    来自微博用户颜良辰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p>此其我想到《列子·杨朱》所云: “万物所异者生也,所同者死也。生则有贤愚贵贱,是所异也;死则有臭腐消灭,是所同也。虽然贤愚贵贱非所能也,臭腐消灭亦非所能也。故生非所生,死非所死;贤非所贤,愚非所愚;贵非所贵,贱非所贱。然而万物齐生齐死,齐现齐愚,齐贵齐贱。十年亦死,百年亦死。仁圣亦死,凶愚亦死。生则尧舜,死则腐骨;生则桀纣,死则腐骨。腐骨一矣,孰知其异?且趣当生,奚遑死后?</p>

    来自微博用户颜良辰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p>这念陷我于困惑不解:满足,遗憾,快乐,痛苦,这些感觉仿佛很坚实,又仿佛很脆弱——它们太依附于生了,他们无法超越死。如果人的一生无可避免地要归结为一个“死”字,那么此前所经历或未经历的一切,可能都在这种概括、这种定义里成为细微末节,无关紧要,乃至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当然也可以说,它们因而变得至关重要,就因为有过就是有过,没有过就没有过。</p> <p>死之确定,可能使生更其确定,也可能使生很不确定。满足或遗憾,快乐或痛苦,也许想大家一贯认定的那样处于人生对立的两极,也许它们根本就是一回事。 我们只能站在“曾经存在”之外去看它;同样,我们无法站在“曾经存在”之外去看它。</p>

    来自微博用户颜良辰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p>正所谓“睹物思人”——这种“思”鲜明、强烈到有种将人逼至角落之感,简直难以承受。</p>

    来自微博用户颜良辰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p>”晚饭后看了金基德的电影《收信人不详》,看后很压抑,我不明白韩国人怎么会有那么大的愤恨,仇恨历史或世界对他的不公,永远是气狠狠的,都欠他们似的。“</p> 哈哈哈哈!

    来自微博用户颜良辰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p>“我在一九三五年随父母去了好莱坞的拍摄现场,看见秀兰·邓波儿(当时我最迷的影星)和她妈妈坐在汽车中,我们请她签字,我当时太兴奋了。</p> 作者的妈也是高贵冷艳色,35年就去过好莱坞……

    来自微博用户颜良辰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p>现在我读这些文字,感觉母亲出国一看的期望,以及终未成行的失望,是那么黑暗而沉重;这里则仿佛是缝隙之间透出的一点光,是母亲对于期望的去除的一瞥。记得她曾以安徒生笔下的卖火柴的小女孩自喻;那篇童话写道:“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p>

    来自微博用户颜良辰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p>我不禁心生感慨:中国人历经苦难,花了多少时间尚且没有达到正常人或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在此期间,有整整几代人几乎什么愿望都未能满足。我从母亲至死未泯的种种期待——包括出国旅游——中,深深体会到这一点。</p>

    来自微博用户颜良辰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p>当下我想:无非就是这样;故者所留下的一切都将破坏,破坏,最终归于虚无。</p>

    来自微博用户颜良辰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p>曾经存在——给人的感觉恍惚迷离,好像隔着一层厚玻璃似的东西,努力想看见一点什么。我记起巴勃罗·聂鲁达在《马楚·比楚高峰》中所写的:“从空旷到空旷,像一张未捕物得网,……”我说的这种“存在”,与仍然记得——记得清清楚楚——的她的神态,声音,动作,还不是一回事。应该更确切,更实在。</p>

    来自微博用户颜良辰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p>形容死亡的成语很多,还以“香消玉殒”最能体现死的本义,尽管它通常只用来比如美丽女子的辞世。这四个字道尽了曾经如此鲜活、如此宝贵的生命丧失消逝的过程——那么迅速,可有那么漫长。终于不见踪影,无从追寻。</p>

    来自微博用户颜良辰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p>生死之间,与其说事界线,不如说是隔绝。无论“给予”,还是“接受”都不再可能。</p> <p>死不仅仅是停止,死是消亡。</p>

    来自微博用户Ted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如果没有彼岸,那么此岸就是一切,无论生命短暂、长久,都是唯一的机会,这就更能显示出人的一生的意义。不然,如果有彼岸,则此岸仅仅是向着那里过渡的起点而已。没有完结的起始是虚妄的,也是怪诞的,人可能更承受不了。

    来自微博用户颜悦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p>现在我总觉得,母亲当初哪怕多活一天也好; 但回想起来,母亲活着时,其实我并未真正感到她的一天如何重要,如何值得珍惜,尤其是在她健康的时候。我们总是在一个人离开这个世界之后,才想到应该爱他或更爱他。</p>

    来自微博用户颜悦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图片6> 封面做得好美腻!特别有“披麻戴孝”的赶脚 <图片5> 喜欢这个手写体的书名,还有这种黄绿色(调了色调颜色有点不正)~~ <图片7> 内封很像《周作人译文全集》的封面用色 <图片8> 陆智昌老师的排版一向都特别舒服!

    来自微博用户団子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p>“生之国”的主宰毗湿奴遂向造物主梵天投诉:“死之原”被造得太美丽了,太幸福了。梵天用黑暗织了一张厚实的幕,命“苦痛”与“恐怖”把这幕挂在路口。于是,“生命又充满了生之原了,因为死之国虽然仍是那样的光明而且幸福,人们都怕这入口的路。”</p> 其实,对于每一个生之人来说,死之原究竟是怎样的景象其实都是一种臆想,因为只有死之人才能去看到死之原的真相。苦痛和恐怖并不是源自梵天的加附,而是源自人内心的猜测。所以,既然死之门是务必要经过的,又何必害怕其痛苦之处。也许,在死之门恐怖的表象之后真的存在着一个充满幸福的死之原。只有死之原才是每个人最终的归宿。

    来自微博用户団子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p>卡夫卡日记有云:“不要绝望,甚至对你并不感到绝望这一点也不要绝望。在一切似乎已经结束的时候,还会有新的力量,这正好意味着,你活着。如果他们不来,那么一切就到此结束,彻底完了。”(一九一三年七月二十一日)据此,死才是真正的绝望。卡夫卡日记又云:“人们从来不知道,是否人们感觉到的绝望是合理的绝望,或者是美誉道理的绝望。”(一九一四年十二月十九日)其间区别,也在死与生之间。然则既已死了,连绝望也没有了。</p> 活着的人是不会遇到真正的绝望的,对于活着的人来说,只有死才是最顶级的绝望。可是如果人跨越了死,对于已经死了的人来说,更不可能有绝望,因为他已经没有绝望可以绝望了。

    来自微博用户到里斯本看海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p>夜里梦见开始写关于母亲的书了。</p>

    来自微博用户到里斯本看海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p>我们只有在生之外或生之后,才可以把生安排得理想一点。</p>

    来自微博用户到里斯本看海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p>母亲生活在这样一个年代:要在“大同”中分辨出“小异”,每个人的经历才有价值,才有意义;然而离开“大同”来看“小异”,“小异”也就没有价值,没有意义。</p>

    来自微博用户到里斯本看海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p>母亲在给姐姐的信中说:“下午五点,我过去和方方碰头,一块步行去新开的大商场。我们从一楼逛到四楼,方方给我买了一件黑底彩花的短袖衬衫,其实也是针织的,又被售货员夸了一通,他化了一百六十七元,还是打的四折。”母亲平时一直怪我有点吝啬,大概不明白我为什么给她买衣服。那天我总感觉就要失去母亲了,眼泪忍不住地往外涌。</p>

    来自微博用户到里斯本看海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p>死生都是我的“命”,把“命”当成一个整体来接受,对待它的任何一部分就应该是相同的态度。</p>

    来自微博用户到里斯本看海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p>一个人的死与不死,死期的提前与推后,所导致人生内容的减少与增多,所有后果,最终完全由这个人自己来承担,犹云“活该”是也。天地间之大不公平,恐怕莫逾于此。</p>

    来自微博用户严杰夫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止庵在书里大段大段地抄母亲日记里的读书片段,就不如美国作家威尔•施瓦尔贝《生命最后的读书会》写得那么真切。 尽管两者都是追忆母亲,但止庵那种大段的抄写,看上去就是拷贝母亲的日记,却无法感知母子之间的那种联系和情感。施瓦尔贝注重写母子之间对不同书的讨论,间接穿插相关的家庭经历,就感人多了。 大约是写饮食实在凑不出拿得出手的,止庵只能开始大段大段“抄书”了。

    来自微博用户严杰夫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p>如油爆虾没那么甜,不放蒜、醋、香菜,而是放葱段,特别之处是虾要烧出红色</p>——帝都的油爆虾是放香菜的么?。。。。。

    来自微博用户严杰夫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p>中秋节那天晚上我和方方去华联四楼,叫‘大食代’那里一柜台、一柜台什么吃的都有</p>——终于出现了大食代这么亲民的地方!

    来自微博用户严杰夫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p>我们点的油爆虾、家乡鳝丝(加绿豆芽和咸菜,是炒的)和火腿冬瓜球,两碗饭,两杯龙井茶</p>——我想问下,文人写到吃,如果不写江浙菜,而写火锅、涮肉、烤肉、小龙虾、啤酒、串串香、麻辣烫……是不是件极不雅的事儿?

    来自微博用户染染迩声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再见你有时,别离兮有时,长相忘有时,惜别兮有时,自难忘亦有时。

    来自微博用户毒舌细节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长了这么大,经历了那么多事,认识了那么多人,度过了那么多时间,可回首过去却发现认识那么多人却没有一个知心人,经历那么多事没有一件事值得回忆,度过的时间也只有虚度的十数载光阴罢。回首这十数载光阴:往事如烟 任年华虚度 再回首 惜别 !别人 别事 别时 但求不别心。

    最新文学类电子书下载

    下载须知:本站所有电子书资源由网友提供,如有失效链接,请更换资源后再次下载;所有资源本站不负责保存。

    电子书下载txt免费下载 txt电子书免费下载全集全本完结 小说下载 txt 电子书 免费下载全本 谁知我电子书

    热门标签

    Copyright @ 2014-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谁知我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