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我电子书电子书下载 -- 最新最全的电子书下载网欢迎您^_^

logo

茶之书下载

茶之书

  • 电子书名称:茶之书
  • 电子书分类:文化
  • 电子书作者:〔日〕冈仓天心(Kakuzo Okaku
  • 电子书类型:TXT/PDF
  • 信息来源:豆瓣
  • ISBN:9787547400913
  • 出版时间:2010-6-1
  • 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
  • 标签: 日本 文化 美学 日本文化

文档说明:

  • 一、《茶之书》是作者【〔日〕冈仓天心(Kakuzo Okaku】创作的原创小说作品!
  • 二、谁知我电子书免费提供TXT小说,TXT电子书下载。本站所有电子书资源均由网友提供的网盘,所有资源本站不负责保存,如果您认为本站的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将该链接删除。本站不负一切责任!

热门文化类电子书下载

  • 1 冬牧场 [下载]
  • 2 刘擎西方现代思 [下载]
  • 3 工作、消费主义 [下载]
  • 4 浅谈“两点论” [下载]
  • 5 翦商 [下载]
  • 6 秋园 [下载]
  • 7 透过地理看历史 [下载]
  • 8 我的九条命 [下载]
  • 9 苏联秘密警察 [下载]
  • 10 中国全景 旅游 [下载]
  • 11 五世达赖喇嘛传 [下载]
  • 12 草木虫鱼 中国 [下载]
  • 13 晚熟的人 [下载]
  • 14 西方那一块土 [下载]
  • 15 姑妄言 [下载]
  • 16 寻觅意义 [下载]
  • 17 世界花纹与图案 [下载]
  • 茶之书下载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下雨撑伞的拥抱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在茶道大师的看法中 若想真正欣赏艺术 唯有让艺术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才有可能 因此他们试图将自己日常生活的所有面向 精炼成一如在茶室中达到的那般高超水平 不管在什么情形下要维持心海平静无波 一言一语皆需谨慎注意 不可破坏整体氛围的和谐融洽 服装的剪裁方式和颜色选择 身体的姿势 走路的样子 凡次种种 透露的不是别的皆是你我的个人艺术特质 切不可等闲视之

    来自微博用户下雨撑伞的拥抱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无论如何 环宇内外 人类眼中所见之物 终究都是专属自己的映像 因为每个人感受事物的方式总受其特有的习性支配着

    来自微博用户下雨撑伞的拥抱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人们唯有在心智上克服自己的不完全 才能对真正的美有所认识

    来自微博用户下雨撑伞的拥抱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若要淋漓尽致地赏玩艺术 就必须真诚面对此刻的生活和生命

    来自微博用户下雨撑伞的拥抱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试图向完美境界迈进之人 也必须要从自己的生活当中 发现那由内在所映射出的光芒

    来自微博用户下雨撑伞的拥抱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禅 系念寂静 正审思虑

    来自微博用户下雨撑伞的拥抱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生活的艺术在于不断重新安置周遭环境 有别于儒家和和佛家 道家对尘世的一切 会如其所是的接受 在其中的忧烦苦痛中 试图找出美之所在 道家主张 若是人人能够保持物我的和谐 生命定能更加喜乐 此世的人生大戏若要搬演成功 秘诀就在于如何维持万物之间应有的关系 以及如何在一任他人自在的同时 亦能不失自己的立场

    来自微博用户下雨撑伞的拥抱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道德标准的起源 其实是过去社会的需要 然而 社会难不成从来不曾变化吗 人人遵循共同的传统 必然需要个人持续地向国家作出牺牲 为了要欺骗众人 令人皆入礼教中 教育所培养的 乃是无知的人民 只求他们行止必须得宜 却不令其了解真正的善良为何 人们在意他人看待自己的眼光 其夸张到反而成为一种邪恶 我们从来不愿原谅他人 因为我们知道自己也是有罪的 良心之所以必要

    来自微博用户下雨撑伞的拥抱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生命本身 就是一种呈现与表达 不经意的举动 反而总是泄露出自我内心的最深处

    来自微博用户小饭饭_Forest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p>在这个万事民主化的时代,人们叫嚷着凡事最受大众欢迎的,就等于是最好的,无视心底感受为何。他们要的是昂贵,而不是精致;不是美丽,而是时髦。</p>

    来自微博用户小饭饭_Forest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p>如果必须要藉由战争的凶光,才能被视为文明,那我们乐于永远野蛮。</p>

    来自微博用户小饭饭_Forest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p>本质上,茶道是一种对"残缺"的崇拜,是在我们都明白不可能完美的生命中,为了成就某种可能的完美,所进行的温柔试探。</p>

    来自微博用户小饭饭_Forest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p>茶对于后世中国人不过是可口的饮料,不再是理想。国家的长年不幸夺去了人们探求人生意义的热情,他们变成了折衷主义者,殷勤地接受宇宙的因习,玩弄自然,却不拼命去征服或崇拜。</p>

    来自微博用户小饭饭_Forest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p>然则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冈仓天心的析论与批评,并非针对中国,进行偏狭的民族文化论战,反而是同盟联手,把中国,印度和日本文明等量齐观,以亚洲抗衡现代西方,展开文化的反击批评。</p>

    来自微博用户重度迷茫症病人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在日常生活的庸碌平凡中,也存在着美好--对这种美感的仰慕,就是茶道茁生的缘由。在纯粹洁净中有着和谐融洽,以及主人与宾客礼尚往来的微妙交流,还有依循社会规范行止进退,而油然而生的浪漫主义情怀,这些都是茶道的无言教诲。本质上,茶道是一种对"残缺"的崇拜,是在我们都明白不可能完美的生命中,为了成就某种可能的完美,所进行的温柔试探。

    来自微博用户CELINEWANG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p>本质上,茶道是一种对“残缺”的崇拜,是在我们都明白不可能完美的生命中,为了成就某种可能的完美,进行的温柔试探。</p>

    来自微博用户蒋恒强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茶之书》是二十世纪初的日本作家冈仓天心写的。本书主旨是向欧美上流社会人士介绍日本茶道。书的线索是茶,但涵盖了茶道、庭院设计、陶艺、插花等若干艺术门类,对于这些艺术中基于日本禅宗的美学思想也有所介绍。切入点选的又是东西方都喜爱的茶,写得非常成功。 读完本书,我想到了一个词——侘寂(wabisabi)。根据百度百科的解释,侘寂说的是用外观朴实、制作精良的少数物件来体现出清冷和寂的美感来。在知乎中有这样一个问答——如何理解侘寂(wabi sabi)?,说得更加透彻。在本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对于茶室的描写,把这种美学取向勾勒得极为清晰。 “茶室只是时兴之所,满足于宾客聚会所需要的美感”。完全不做多余的装饰和摆设。要看花只摆一支时令,要赏陶器只摆一尊,像博古架这样的东西并不会使用。但仅选择了最好的精品,在简单朴素下隐藏着极深的巧思。 当然,一旦发展到极致,就不太容易被理解了。比如用沙子代替水,用石头表示岛的枯山水。 <图片1> 正如《海豚湾》的主创人员所说:“看不出有什么看头”。 本书作于1905年,当时日本艺术也开始深刻地影响西方艺术。比如浮世绘对于印象派的形成就有一定影响。 梵高、马奈、莫奈、德加等印象派画家为什么都受到浮世绘的影响?这影响是什么?。我猜想,当时欧美上层人士看冈仓天心的作品还是着眼在异国情调上,还没有看到这样的文化本身有着巨大的价值和生命力。 我来举个不恰当的例子,有一本通俗小说叫《战争与回忆》,讲述的是二战的故事。其中拜伦当潜水艇艇员的时候,漫想自己知道的敌人——日本,他想到的依然是浮世绘、绢人这样的东西。而一位名记者则说出了当时普通人对日本的印象:“绸做的衣服、纸做的房子、木头做的飞机。”这已经是《茶之书》出版三十五年后的事情了。 可见让外国人了解日本文化有多么困难,难怪冈仓天心先生在本书中有这样的愤懑之语: 要么把我们想成以莲花的香气为生,要么就是相信我们以蟑螂老鼠为食。 文治不通,全凭武功。借日俄战争胜利的东风,新渡户稻造先生的《武士道》成了外人关心日本的着眼点。正如冈仓天心所说: “西方世界近来对日本的兴趣,也只是针对‘武士道’——这项让日本军士对自我牺牲如痴如狂的‘死的艺术’,却很少注意到深深代表‘生的艺术’的茶道。” 可其实“茶道”和“武士道”说到底是日本文化的两个侧面。我从《茶之书》最后一章“千利休最后的茶会”中同样嗅出一丝取义成仁的武士道气味。这矛盾的两面统一就要到占领军教科书——《菊与刀》中予以解说了。可惜虽然解说得十分清楚明白,但却给人留下了“日本人的心智只停留在十二岁”的误会——说穿了就是中二病。 日本人打破这一谬见的办法,并不是像越南现象学家陈德滔先生那样,精研你们的学问,还比你们好得多。反而是“你们那一套、只是故弄玄虚,说穿了不过尔尔。”比如筒井康隆先生的《文学部唯野教授》。不在玄学上过多着力,反而在器物层面上精益求精,于是招来了这样一位信徒: <图片2> 侘寂的思想最终被人接受。 从冈仓天心先生写《茶之书》和新渡户稻造先生写《武士道》,到乔布斯先生创造苹果手机,过去了一百零二年。日本的形而上最终影响到了欧美的形而下。我想冈仓天心知道,应该会高兴的。 让外国人了解本国文化,避免因偏见而起傲慢,因傲慢而起冲突?著书立说当然不错。比如林语堂先生用英语写了《吾国与吾民》反响也很好。可惜在外国人交往中,我们总有点心不在焉。要不就是像隋炀帝招待西域来客,吃饭不要钱,用绢帛缠树。要不就是出口茶叶里还要掺泥沙(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出口茶叶卫生检验及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 国质检食函(2001)624号)。这样一来,外人一看,还是孟德斯鸠对中国说的准。(储成仿:孟德斯鸠对古老中国的剖析揭示) 我猜想,要让外国人尊重一国固有文明,从文宣入手不如从器物层面入手来得妥帖。比如卖茶就干干净净地卖给他们,做出来的东西结实耐用。这样外国人才能真正想理解我们的办事方法和社会规则,慢慢地愿意学一点“礼之用、和为贵、言忠信、行笃敬”之类的东西,这个比起璀璨缤纷的开幕式有用。

    来自微博用户迪仔I编号223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不同的灵魂在艺术中达到水乳相融,可说是种最神圣的事物。在与艺术品交会的那一刻,艺术爱好者超越了自身原本所处的境界:转眼间,他本人既存在,亦不存在了。他对“无限”因此有了惊鸿一瞥,然而口舌终究无法代替双眼,竟无法说出自己的喜悦。不过他已自物质世界的桎梏中获得释放,神魂可遨游专属万物的各种旋律之中。

    来自微博用户迪仔I编号223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心灵,其实是面可供上色的帆布,画家笔下的色彩变化,成为我们起伏转换的情绪;明暗光影,乃是我们的快乐悲伤。人们在欣赏玩味艺术作品的同时,也受到它们的刻画所左右。

    来自微博用户迪仔I编号223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茶室乃是绝对的“空”,其中的摆设,只是符合某种暂时性的美感情怀。所有的对象,都是为了增添与主题应和的美感,而刻意挑选与安置的,只有在某些特定的场合下,才会加入一些别有用意的艺术作品。就如同一个人,无法同时聆听一首以上的曲子,美丽的事物,也只能经由不断回到某个中心主题,才能真正地掌握。

    来自微博用户迪仔I编号223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因为将美感投射于如此单纯简朴的环境上,那妙不可言的灵光始能现身于现实之中,而所谓的永恒,唯有在这种精神世界中,才有可能追寻。 若要淋漓尽致地赏玩艺术,就必定得真诚面对此刻的生活与生命。这并非是说无需考虑将来人们的观感,而是应当更试着去享受当下;这也不是在说无需尊重过去留下的作品,而是应该试着将前人的果实融入自己的胸怀中。

    来自微博用户迪仔I编号223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禅门子弟追求的,是与事物内在的本质,做最直接的融合;是故外在的点点滴滴,对确切感知真理来说,只会是种妨碍而已。

    来自微博用户迪仔I编号223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现在”,其实是不停推移的“无限”,也是“相对”的本来所在。既然有“相对”,就必然有“调整安置”;而“调整安置”便是“艺术”。生活的艺术,便在于不断重新安置周遭环境。 道家主张,若是人人都能保持物我的和谐,生命定能更加喜乐。此世的人生大戏若要搬演成功,秘诀就在于如何维持万物之间应有的关系,以及如何在一任他人自在的同时,亦能不失自己的立场。

    来自微博用户迪仔I编号223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不如说“道”的意义是“在路途上”。它是无穷幻化的精神--是无尽的生成过程,一方面不断返回其自身,一方面却也借此呈现出新形态。

    来自微博用户迪仔I编号223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每次茶会,都是一次即兴演出,以茶、花、画交织出当下的剧情。色彩不应违反茶室基调,声响不可扰乱周遭律动,姿势不能有碍感官和谐,言语不当破坏物我合一;一举一动务求简单自然,这些全部皆是茶道仪式的目标。

    来自微博用户迪仔I编号223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真正关键的是“去”完成,而不是“完成”。一旦这么想,物我之间便不再有所隔阂。“过”生活这件事,也就获得了新意义。茶,不再只是诗情画意的娱乐,而成了一种自我实现的方法。

    来自微博用户迪仔I编号223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每一种茶叶的调理方法都是独一无二的,是它与水量水温不同的契合程度,也是它所继承的前人智慧,更是它自己的叙事风格。真正的美,必定恒在自身之中。

    来自微博用户迪仔I编号223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隐而未显的美感,非经发觉无法得到;有所保留的表现,却能透露出一切。

    来自微博用户迪仔I编号223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人们如果不能对己身不凡之处,复又感到渺小,多半也就无法察觉他人平凡之中的伟大。

    来自微博用户迪仔I编号223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茶的哲学。这个词所传达的是我们整套融合伦理与宗教的天人观:它要求卫生,坚持洁净;它在简朴中见自在,无需排场铺张;它帮我们的感知,界定了万物彼此间的分际。在这个意义上,它是一套修身养性的方圆规矩;它还代表着东方民主的真谛,因为不论原本贵贱高地,只要你是茶道信徒,就是品味上的贵族。

    最新文化类电子书下载

    下载须知:本站所有电子书资源由网友提供,如有失效链接,请更换资源后再次下载;所有资源本站不负责保存。

    电子书下载txt免费下载 txt电子书免费下载全集全本完结 小说下载 txt 电子书 免费下载全本 谁知我电子书

    热门标签

    Copyright @ 2014-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谁知我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