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库1403下载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近看完纸质书:身边的江湖,电影编剧的秘密。两本都很好,值得再看。正看的电子书:重说中国现代史,银河帝国。正看纸质书:月亮与六便士,读库1403。有几本看完的电子书,但随看随删,忘记了[汗]记性太差。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交通工具上的阅读#最近看完的书是《读库》(1403)。最早知道读库,是因为几年前@兔子阿大 送了我一本,之后断续读过几册,挺喜欢它的这种形式,一书里面文章多但不杂。不过整体来说,有时还是看运气,不会每篇文章都喜欢。这册里面我最喜欢写相声演员谋生活的《撂地卖艺》和写秋瑾的《秋风秋雨》。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发表了博文《第22篇:经年琐事》1403期《读库》。旷惠民在《托口遗梦》前言中说:“2009年至2014年,我把镜头对准托口——一个因水电站建设而渐渐消失的古镇。”2014年2月,随着托口水电站正式关第22篇:经年琐事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节日在家看《读库》1403期,好读,耐读。有个小瑕疵,第9页倒数第六行"采访对向"应为"对象"。@读库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在读库《1403》上读到艾玲的《咱们学生》,艾玲以大学老师的视角讲了些和学生的往事。文里的“绥化学院”极普通的高校,想起来我亲爱的大海院也普通的很,但学校的魂是老师和学生啊,于是想起来最初入校时的沮丧,到今天都变怀念和祝福。附几张大海院的图,遥祝好。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在读《读库1403》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洗手间里的主权 新周刊·16年精选:一本杂志和一个时代的体温(套装上下册) 读库1403 读库1305 读库1304 读库1302 读库(1303) 读库(1306) 读库1301 正经通览(图文本) 读库(1401) 读库1402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书笔记#《读库1403》绿妖《稻米歌——台湾现代农业考察笔记之二》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我是中邪了么?微博还是微信看了介绍就马上淘宝买了《读库1403》……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库1403第一篇就是这么残酷,托口遗梦,一个因水电站建设而见见消失的古镇。[伤心]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看读库1403《秋雨秋雨》才知道秋瑾是还没起义就被砍了的,竟然一直以为是因为刺杀别人。。。 347乡道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库1403第9页最后1段第2行“采访对向”应为“采访对象”。@读小库 p.s.这个估计早有人发现了吧。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过《读库1403》 ★★★ “还是王南的文章好看,《六朝遗石》”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过《读库1403》 ★★★★★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过《读库1403》 ★★★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过《读库1403》 ★★★★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想读《读库1403》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过《读库1403》 ★★★★ “喜欢托口遗梦金和撂地卖艺”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发表了博文《第167篇:思想》夜读《读库》1403期,读到余斌的《办你的学习班》,其中第一段中有文字写到:“思想”这词可大可小,活泛得很。大,可以指观念、意识形态;小,可以是一种想法、一个念头。在网上第167篇:思想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过《读库1403》 ★★★★ “《秋风秋雨》、《六朝遗石》都好”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2015年第1期(总第73期)《我》。本期四版,收入《流水行云│事关〈读库〉》(精选连载之十四,评1403至1406)、《家长的小升初》(节选)、《流水行云》(精选连载之十五,2014年下半年)。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芸香吏#2015.8读库1403(是的才看)。关于秋瑾的一篇印象深刻。2015.9文.堺雅人:健康的日子。依靠思索抒发感性,很敏锐。有一篇让我眼睛一亮:西游记性别逆转,也就是三藏一行是女性(如果是日本演,法师还得换成男性)。早该如此啊编剧们。雅人桑说,如果真的拍,我演马啊村民啊匪徒都行。哈哈哈。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过《读库1403》 ★★★★ “这期的文章都不错。下次去江苏的时候去那几个南朝陵墓转转。”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阅读]那天,她穿了件天蓝色衬衫,显得她肤色略黑。这种颜色更像她内心的颜色,攫取阳光,也播撒阳光。艾苓《读库1403.咱们学生》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28 18:26:26
的评论刊发于《读库1403》上的《托口遗梦》图文并茂。摄影师旷惠民用五年时间,拍摄了湖南沅江边一个千年古镇及其居民被拆迁、淹没的过程。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28 18:26:26
的评论读过《读库1403》 ★★★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28 18:26:26
的评论#100天阅读计划#100/100,duang,一百天了!!!《读库1403期》P1--P73,用文字用图片记录了托口古镇的搬迁与消亡。故土难离,追忆又怎比得上真实的传承呢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28 18:26:26
的评论《读库1403》,新星出版社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28 18:26:26
的评论《读库1403》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28 18:26:26
的评论84岁的罗金娥,半个多世纪前与周书生结为夫妻。他们特意请老木匠,在家里用十天时间定制了这张雕花精美的木床。那时工钱和材料费就用了一百多元。托口搬迁时,有人重金收购老床,罗金娥没同意,她说:“我在这张床上睡了60多年,它伴我留下了很多美好回忆”。(旷惠民《托口遗梦》,载《读库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