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下载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卧梅又闻花#你会喝茶吗?抓一把茶叶放在杯中,用开水冲一下,泡一会就喝?在唐代,这种喝法叫“夹生茶”,味道最次。唐代出了一个茶圣,叫陆羽,他编写的《茶经》是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专著。例如,烹茶时不能用染有腥膻气的木炭和朽木,否则味道会大打折扣。这才是真正的茶道。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早安悦茶-续茶经】宋子安《东溪试茶录序》说:茶适合生长在高山的北面,喜欢早上太阳能照射到的地方,从北苑的凤山到南面的苦园,都是地势高而面向阳光的地方,不是其他地方的茶能够比的上的。这一段描述,是对正岩茶何以等到追捧最早的记载。今人张天福所描述的武夷山三坑两涧,也大致在这个位置。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陆羽是中国也是世界饮茶史上的一位集大成的茶叶专家。《茶经》的问世,对中国乃至世界的饮茶文化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茶经》已流传海外,被译为日、英、俄、印等多种文字。清代《四库全书总目》称“言茶者莫精于羽,其文亦朴,雅有古意”。所以,人们称陆羽为“茶圣”,“茶仙”,“茶神”。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4月书单:百年孤独/ 茶经/ 茶人三部曲/ 乖 摸摸头/ 他们最幸福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陆羽<茶经><茶经>里哪来的上面四句?清朝陆廷灿的<续茶经>也没这几句吧?难道是蔡襄的<茶录>里的?我没文化别忽悠我.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诗歌】南方有嘉木,北方有相思。嘉木风可催,相思不可断。——陆羽《茶经》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茶经·六之饮》:“夫珍鲜馥烈者,其碗数三;次之者,碗数五。若坐客数至五,行三碗;至七,行五碗;若六人以下,不约碗数,但阙一人而已,其隽永补所阙人。”毎每读此,总想起利休请德川家康共饮一碗浓茶的情境,那个人人难以互信的年代,同盏共饮需要很大的赌性、气魄及勇气。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今天考试遇到一题是关于《茶经》方面的 开头让填空 我实在想不出填什么 最后写了句“茶是极好的”。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茶经# 【荔枝红茶】就是有荔枝味儿的红茶。它属于再加工茶,是用荔枝的果汁和红条茶,通过科学方法和特殊工艺技术,促使红茶吸取荔枝果汁液的香味而制成的。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寿州窑遗址】寿州窑遗址在淮南市。分布于下窑、泥咀子、管家咀、马岗、外窑等等处。均系六朝末年至隋唐时代寿州民窑窑址。淮南市原属寿州,故统称寿州窑,以其瓷色黄见称于世。唐代陆羽《茶经》说:“寿州瓷色黄,茶色紫。”今窑址附近犹堆积无数黄色瓷碎片和窑具,对研究我国古代陶瓷史有重要意义。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í。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也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商南文化频道# 《商南茶歌》演唱/田小艺 词/谭学礼 青青茶山一幅画,茶随画笔走天涯。南茶北移四十年,心血酿就商南茶。青青茶山一幅画,绿得人心也发芽。茶至九天应回首,《茶经》补写商南茶......商南茶歌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生态乡村游·零距离寻宝记#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几年前找到茶经的电子版,当时想认真看完当做重要的知识储备,结果啃不动,觉得自己不行。今天早晨起来又再翻,觉得这书在历史上有重大的开山拓荒的作用,但是讲的东西放到现在已经全方位地并没有什么卵用了。还是它最后那里讲得好,把茶经各章制图悬挂在喝茶的地方,对装空逼大有裨益……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既然昨夜酒, 今朝必然茶。 又逢是周六, 陆羽茶经刷。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挺好。读起来有陆羽《茶经》的味道。令人向往。希望真的是基于自身或别人的亲身体验。//@北京太极散人: 一生也不会看到了!惜哉!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艺术欣赏#《茶经》云:以银制壶且雅且洁,既可完整保持茶之原味,且用之恒久---但是有些奢侈~~~ 銀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回复@书香可人:不好意思,我一定会及时反映~抱歉给您阅读造成不便 //@书香可人:主页君,那个茶经纸张太糟糕了,影响搜集其它几本的勇气,天工开物凑凑合合。 //@上海古籍出版社官方:#古社古相#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摄影师 孙郡 |《茶经》系列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茶的故乡在中国,中国人以茶为药,采茶为饮,中国是最先发现并利用茶的国家,也是古代茶学最发达的国家,茶学的故乡也在中国。“饮茶史话”从讲述茶学、茶圣与“茶经”开始,涉及茶树栽培、茶与中国文化、历代名茶、贡茶、五彩香茗...@掌阅iReader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早安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早安悦茶-续茶经】叶清臣在《煮茶泉品》中说:吴楚两地的山谷中,空气新鲜、土地肥沃,所以草木茂盛,有很多茶树,比武夷产的差一点的白乳,比吴兴产的好一点是紫笋,至于桐庐岩石、禹穴的天章,雅山出名于宣歙,蒙顶留传于岷蜀,又各有不同。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收获不小,其实更想不明白的是,这么一大片茶园是谁种的。象极了陆羽《茶经》中所说:阳崖阴林、上者生栎壤、紫者上、卷者上等等。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今天初焙好的武夷山岩茶! 从陆羽著的(茶经)看制茶工艺,凡採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間,⋯⋯選其中枝穎拔者採焉,其日有雨不採,晴有雲不採,晴採之。 採不時,造不精,雜以卉莽,飲之成疾。 茶有九難,一曰造,二曰別......; 陰採夜焙非造也,嚼味嗅香非別也......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中国传统文化#《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唐代陆羽所著。此书是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 @西南科技大学校团委办公室 @西南科大信息学院团委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 -「茶经」 2015年5月12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三峡夷陵茶艺节#茗茶飘香,第五届中国三峡夷陵茶文化艺术节今日在下坪堡乡开幕啦。自古以来,夷陵名茶辈出,享誉海内外,是中国古老的茶文化中心之一,被宜昌县令欧阳修誉为“陆羽《茶经》第一州”。此次活动将充分展示宜昌(夷陵)茶叶品质、品牌及“桔都茶乡”形象和魅力[微风]。@魅力夷陵@精彩夷陵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一华服俊颜的男子端坐案前,随意端起手边的茶,不经意地轻抿入口,神色大变,唤来侍者问及泡茶之人。侍者答仍然出于己手,不过偶得《茶经》一部,男子迫不及待地索来一阅,看到最后一页边角不易发觉处写着一句话:知晓你不过喜爱我泡的茶,既不能常伴左右,就将此法公诸天下,茶如我在!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抹茶起源中国隋唐。茶经记载:“……始其蒸也,入乎箪,既其熟也,出乎箪。釜涸注于甑中,又以谷木枝三亚者制之,散所蒸牙笋并叶,畏流其膏。” 后传入日本由日本僧侣发扬光大 。日本人将品茶与宗教哲学、社会道德、品行修养融为一体,将饮茶上升到“道”的高度。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陆羽弃佛从文。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ι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