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屏风上下载
在中国屏风上目录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喜欢的那条安静的街道有了改变铺上了沥青,说不上是好是坏。在乱书丛中碰到了很早就想看的毛姆的在中国屏风上,赶紧拿下书架,像小中奖般满足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毛姆是世界上了解中国最多的西方(著名)作家(此处指文学不指史学或经济学或哲学例如宗教),我在写作中国城市开埠史的时候曾经拿他的小说《面纱》及他的随笔《在中国的屏风上》举例,遗憾的是当年他从上海乘船上朔长江到重庆的一段旅程放弃了汉口,如果他来过武汉那该多好!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想读《在中国屏风上》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过《在中国屏风上》 ★★★★ “寥寥數筆,勾勒如生。”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客厅里的绅士》看完了 超好看!我要去买一本放在床头做睡前读物!其实就是毛姆在东方的游记 行文有些随意但内容很精巧 拆开来看基本每节我都喜欢~打算去看《在中国的屏风上》和《西班牙变奏曲》毛姆的游记真的好可爱呀 个人觉得比《文化苦旅》内容充实很多……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在中国屏风上》 我的评分:★★★ 他来中国是看白人怎么生活的。在成都被辜鸿铭训话甚有趣 网页链接 来自@豆瓣App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回复@在中国屏风上:尽量去贴合。所以郝思嘉、魂断蓝桥之类,应该回避。 //@在中国屏风上:回复@渔阳云手:有道理,我之前没有琢磨过。翻译总归会损害原意,但是,能看原文的毕竟还是少数,是不?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吃西瓜,喝茶,看了一下午《在中国的屏风上》。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在图书馆看了两本书,@雷克 的《徒步中国》和毛姆的《在中国屏风上》,两位旁观者眼里的中国,虽然作者年代隔了几乎一个世纪,仍能感受到作品里透露出来的 人情 多于 风土,为了最真实的了解、最朴实的文化根源,他们比当下的年轻人更勇于尝试和对抗苦难。没有读完,但文字和图片透露的出阵阵感动难忘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毛姆的《在中国屏风上》看着不错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偷笑] @在中国屏风上 //@老晃微博: 是卡耐基说的,毛姆叔叔从来不拿这种话糊弄我们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日夜兼读#《在中国的屏风上》毛姆在1920年来到中国,勾画出的中国文化气候成为一副西方人眼中所见所想的东方屏风。当他见到官员同随行的更夫无阶级意识的坐在一起,竟上升到了民主的讨论。毛姆对于人性的刻画仍是清醒十足,在今天看来,隔着云与雾的中国屏风是我们需要去想象才能成形的故国。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然后就发现……闲书还剩徒然草、刀锋、在中国屏风上、来自新世界、夜莺与玫瑰、复仇与法律、青春咖啡馆、暗店街………………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宋家客厅》里说,毛姆的《在中国屏风上》一书中《一个戏剧工作者》写的就是宋春舫,极尽挖苦,但就整本书而言已经算是客气了,因为毛姆在书中对他在中国所见的人好像没有不加以揶揄和挞伐的。我已经迫不及待想去翻一翻《在中国屏风上》了。[喵喵]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在中国屏风上》 我的评分:★★★★ 1920年代的中国,每一篇都是一个特写。 网页链接 来自@豆瓣App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过《在中国屏风上》 ★★★★ “但是我觉得他的经历仅仅是肉体的,没有转化成心灵的体验。这也许是为什么你会觉得他根本就是个平庸的人。他平淡无奇的外貌,恰恰是他平淡无奇的灵魂的最真实的说明,在..”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在中国屏风上: 上海译文版译序摘录:…揭露社会从精神到物质上对人的折磨与奴役;清楚地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青年人理想尽遭破灭的可悲命运;西方文明将人类引入了精神绝境,小说展示这样一幅“充满恐怖的现实世界”的晦暗画面;不断抠挖着英国资本主义社会的疮疤。作为一个脱离人民的资产阶级作家……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毛姆小說既視感•••[看书]在中國屏风上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一个英国女人的爱情[doge]】(以前拍的,毛姆《在中国的屏风上》的一篇文章这篇的原题叫啥我忘了)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毛姆在《在中國屏風上》中說到:「一本大部頭的書是多麽寶貴啊,你是怎樣細細地讀,唯恐漏掉每一頁上的每一個字,如此你盡可能地拖延著必定讀完的那個可怕的時刻。」中學在被窩裏偷讀武俠小說時經常遭遇到「那個可怕的時刻」:又希望快點看到結尾,又不希望讀完,起碼不至於那麽快結束。糾結並快樂著。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毛姆小說既視感•••[看书]在中國屏风上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毛姆小說既視感•••[看书]在中國屏风上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一隅 | 买到《花事》与《在中国屏风上》。常感生命之仓促。恋曲1990-罗大佑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JD200-100一单,朋友推荐宇文所安作品五种,不知内容怎样。孩子要的童书两册,《在中国屏风上》凑单。@贩读者言 @书香可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我喜欢旅行,因而周游列国。我喜欢旅行带来的那种无拘无束的自由感觉 。时间从来没有像在旅行中那样宽裕。你有大量的时间可以尽情挥霍,而不必感叹光阴似箭或遗憾未能珍惜时光。”——毛姆《在中国的屏风上》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书#《在中国的屏风上》前两篇平平,像初到一陌生地的拘谨,到后面,越来越好,舒展了。这篇罗曼司,一句“我就像一个把蝴蝶撕成碎片找出他美在何处的人”,实在是好。那种罗曼是诗意氛围,每个人感受点都不同,有点像风,无形能感受到,像雪,抓在手里就花了,寻找这种感觉时,就消隐了。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放假回家看很多书,最后印象最深刻的是毛姆的在中国屏风上。其实没什么变化,中国人和外国人。城中困兽。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看毛姆的《在中国屏风上》,除了毒舌,婴儿塔也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那些破旧腐臭的砖塔,底下有多少婴孩……[生病] 婴儿塔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我看见的是,他的感官所喜爱的,他的灵魂就厌恶。---【英国】萨默塞特·毛姆《在中国的屏风上》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每日一句】“我看到的是,他的感官所喜爱的,他的灵魂就厌恶。”——萨默塞特·毛姆《在中国屏风上》。今儿忌违合。看看昨天首钢对广厦的比赛,罚球广厦40次,首钢只有17次,输就输在罚球上。看看罚球数,真的有种无力感。忌违合却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