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焦灼下载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心灵的焦灼》 同情恰好有两种。一种同情怯懦感伤,实际上只是心灵的焦灼。另一种则毫无感情色彩,愿意与别人历经磨难,力竭而不歇息。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一个身在热恋中的恋人如果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激情,那他的受苦至少是咎由自取,然而谁要是为人所爱,自己心里却并未萌生爱恋,那他就无可挽救地彻底完了,因为不是由他来决定那股徽情的•大小和限度的,这一切都超过了他本人的力量。——茨威格《心灵的焦灼》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这里是地狱,是魔窟,是滚滚岩浆奔腾咆哮,是寒霜利剑刀刀刺骨,是毒蛇的红信,是蝎子的倒钩。它们锁闭你的视听,撕开你的皮囊,攫取你的血肉,焦灼你的心灵,煎熬你的灵魂。你恐惧却不能呢喃半字,你痛苦却不能蠕动分毫。呵,报应不爽。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这是一条毫无遮蔽的大道,每天走在上面都有一种心灵的焦灼。任由太阳煎烤,而且每天烤的都是同一面[衰]以脸为代表的正面和以后脑勺为代表的背面,已经不在一个色调上了[拜拜]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刚刚刷豆瓣 看到一句话 有点符合当前的状态:一心一意做一件不费脑子的事,身体的疲劳会取代心灵的焦灼,酸痛感由肌肉和关节逐渐渗透至内心,把心里巨大的空洞填满。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KTV唱着老曹的歌感受着心灵的焦灼 洛阳·洛阳白马寺院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一心一意这样不费脑子的躺着,身体的痛会取代心灵的焦灼,当痛逐渐渗透至内心,把心里的空洞填满。渐渐地,身体的痛消失无踪的时候,人就完成了某种形式的脱胎换骨。天突然就晴了...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晚安#一心一意地做一件不费脑子的事,身体的疲劳会取代心灵的焦灼,酸痛感由肌肉和关节逐渐渗透至内心,把心里的巨大空洞填满。渐渐地,当这种酸痛的劳累也消失无踪的时候,人完成了某种形式的脱胎换骨。天突然就晴了,日光,不留一丝空隙。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见多了心灵麻辣烫,不如让这个午后喝一碗心灵鸡汤缓一缓焦灼的灵魂吧,大家下午好~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有什么你认为是神作的书?】郑伟鹏 : 这个问题不回答不行了。个人标准,不符勿拍: S级神作:茨威格《爱与同情》(或译《同情的罪》、《心灵的焦灼》),读过最好的小说,神一样的作品。世界上再也不会出现像茨威格这样伟大的天才了。 神作:梦野久作《… 郑伟鹏: 有什么你认为是神作的书? - 知乎(分享自 @知乎)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一心一意地做一件不费脑子的事,身体的疲劳会取代心灵的焦灼,酸痛感由肌肉和关节逐渐渗透至内心,把心里的巨大空洞填满。渐渐地,当这种酸痛的劳累也消失无踪的时候,人完成了某种形式的脱胎换骨。天突然就晴了,日光,不留一丝空隙。⊙我不知道该如何像正常人那样生活⊙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人需要一段时间来远离喧嚣远离城市;远离自己的处境超脱现在的自己,来亲近上帝。对美景欣赏可以暂时舒缓现实的焦灼感。人的心灵精神是不愿意被物质化的。人的身体是物质;灵魂却不愿唯物。想有些超脱超然亭如鹤如荷的地位。而美景只是暂时安慰人。只有祈祷上帝;人的灵魂才能回到起初安息的伊甸园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心灵的焦灼*翻开开头,终于把*岁月的童话*尝完。不了解的感动,还有挖开的往事记忆。平静的下午,心满意足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在《心灵的焦灼》这本书里,茨威格试图将一位下等军官越来越投入也越来越扭曲的情感故事作为一个隐喻。相比儿女情长,人类更高一层的无能为力在于无法停止自掘坟墓——文化实体(cultural entities)此时已经高于个人命运。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一个身在热恋中的人如果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激情,那他的受苦至少是咎由自取,然而谁要是为人所爱,自己心里却并未萌生爱恋,那他就无可挽救地彻底完了。因为那股激情的大小和限度不是由他来决定的,这一切都是超过了他本人的力量。 ――〔奥地利〕斯蒂芬·次威格《心灵的焦灼》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心灵的焦灼》(奥 斯台芬•茨威格),茨威格唯一的长篇小说。骑兵少尉霍夫米勒偶然认识了下肢瘫痪的富家女艾迪特,对她深表同情。可当他得知艾迪特爱上自己时却退缩了。性格决定命运,霍夫米勒就是个懦夫,活着对他是最大的惩罚。简单的情节却看得惊心动魄。意识流用在这正合适,虽然有点啰嗦。90分。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成长中的90后:时代的焦灼与心灵的渴望』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艾迪特写给霍夫米勒的信,看着看着竟也泪湿眼眶。“我只是想你”——在《心灵的焦灼》中,茨威格用一个不敢奢求爱的残疾少女的口吻,交出了一封感人至深的情书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新书快讯#《茨威格文集》(3册)第一卷《夜色朦胧》《马来狂人》《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看不见的珍藏》《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等;第二卷《象棋的故事》等中篇小说及法国大革命时代风云人物约瑟夫·富歇传记;第三卷为其生前发表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心灵的焦灼》。@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5-6出版。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男子只要不接受别人的爱,总要无辜地陷入罪过中去。茨威格《心灵的焦灼》 重庆·文星湾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发表了博文《成长中的90后:时代的焦灼与心灵的渴望》引起热议的90后,成长在价值多元、物质蓬勃发展的时期,他们从小与网络新科技为伍,崇尚自由和个性,看似拥有一切,实际却一无所有。与此同时,90后心灵的成长中的90后:时代的焦灼与心灵的渴望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发表了博文《同情的反作用》我认为男人最重要的三个素质分别是:责任心、上进心和同情心。《心灵的焦灼》探讨的便是同情心的作用力,作者区分了消极和积极这两种不同的同情心,强调与责任心相结合的同情心才是正确的同情的反作用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深夜看完茨威格的《心灵的焦灼》,全程有窒息的感觉。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还写过情感的迷惘,心灵的焦灼然而还没看完。//@薛蛮子: //@雷颐:转发微博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想来自己是愈加世俗之人,对物的热望是心灵愈发焦灼不安,少了对精神的追求与探寻,务实与务虚之间无法平衡,从此刻起,做一个踏实、平静的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另一种同情才算得上真正的同情。它毫无感伤的色彩,但富有积极的精神。这种同情对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十分清楚。它下定决心耐心地和别人一起经历一切磨难,直到力量耗尽,甚至力竭也不歇息。——斯·茨威格《心灵的焦灼》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同情恰好有两种。一种同情怯懦感伤,实际上只是心灵的焦灼。看到别人的不幸,急于尽快地脱身出来,以免受到感动,陷入难堪的境地。这种同情根本不是对别人的痛苦抱有同感,而只是本能地予以抗拒,免得它触及自己的心灵。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心》写出了心灵因情感波动而产生的焦灼之感。一个地位卑微的少尉在偶然结识了当地最大富豪开克斯法尔伐先生和他残疾的女儿后,心底产生了数次大浪翻腾般的变化,激起了五味杂陈的情绪,油然而生出一股温柔地、强烈地、难以言表的同情之心,怜悯之心,并随着残疾少女的病情推进而生出激烈的焦灼之心。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心灵的焦灼》,茨威格对于人物心理活动文字化的细致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出色能力,还有那丝毫没有多余情节而显得结构紧密,引人入胜的故事,简直让我无语惊诧,惊为天人!看《心》,我多次入戏太深,心潮澎湃,眼眶湿润。如果不是在单位,我也许会落下泪来或呼吸急促。一句话:写得无与伦比的好!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夏日的焦灼,别忘记留给心灵一点冰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