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在通向语言的途中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24 00:05:53
的评论【著译者言】海德格尔这本书出奇的难解。在貌似短小精悍的语句里,有的是晦涩曲折的义理。海德格尔喜欢做的词语游戏固然颇多机智,时时体现“思”的严格和“说”的庄重,但译者如我,常要徒唤奈何。许多时候,译者被逼到了“不可说”的边界上。——《在通向语言的途中》译者孙周兴在通向语言的途中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24 00:05:53
的评论#尙書房藏書#【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24 00:05:53
的评论德国3H里面,最喜欢老黑和老海,老胡(塞尔)的书实在太难懂。一直想买本德文版的《林中路》,当初也确实下订单了,结果给我寄来一本《路标》。前几天重新下了订单,今天收到。给我的德文老海们(《林中路》《路标》《在通向语言的途中》《荷尔德林诗的阐释》《存在与时间》)来一个合影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24 00:05:53
的评论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在《在通向语言的途中》说道:唯有词语才能让一物作为它所是的物显现出来,并因此让它在场。词语是对事物的召唤,词语若到达不了,事物就没法出场。什么意思呢?如果你的用的词儿,本身就无法包含你想表达的事物,那么那个事物就无法出现。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24 00:05:53
的评论自大二第一次读海德格尔的《在通向语言的途中》至今,我已经是第四遍完整地去阅读这份文本了,零碎的章节看了不止五六次,有的句子自己甚至能够如一首诗般背出,然而,我却仍然一头雾水,有非常多不解,豆瓣也迟迟未敢标记,唯一的收获大概是能够在CNKI上分辨出哪些人是在瞎说。本想趁着这阵子在广元, ...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24 00:05:53
的评论诗与思同源,又是近邻,这是海德格尔的思想。事实与真相总是被淹没于历史的迷雾之中。澄清这个近似或远去真实,许多时候语言陷入了苍白与无力。所以寻找更艰难表达应该是诗与思并置。存在的坚硬和实在的模糊,在通向途中的道路上被再度开启。言说在遮蔽间透出了光亮。并光照了事实并逗留在真理之中。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24 00:05:53
的评论在通向語言的途中 為什麼連它們也沈默 那古老神聖的戲劇?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24 00:05:53
的评论《投掷于攻克的生命和力量以及在攻克中被提高的信念的生命之存在》我是跟《在通向语言的途中》biao上劲了。把清晨最私有最宝贵最清爽最有力的时间,豪掷给了它。反反复复中,拉锯般的缓慢前行中,撕裂中的一点一滴的弥合中,也就是在痛苦的对立中走向聚合中,用力地,不仅是聚精会神的力,而且是与 ...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24 00:05:53
的评论当用欧洲语言去经验、思考日本艺术的东亚本质时会发生什么via《在通向语言的途中》海德格尔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24 00:05:53
的评论奥地利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我们的思维总是被词语误导,我时常感到在说话的时候,经常需要把词语从我们的交流中拿出来,送去清洗,再重新送回交流中。”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在他的著作《在通向语言的途中》里,如此论述“词语的权能与尊严”:“唯有词语才能让一物作为它所是的物显现出来,并因此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