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艺术的客体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24 10:54:06
的评论在现代语境中,形式的“本体”内涵是经验的,它存在于艺术作品中,主体只能以直观和感性的方式把握它。主体的感性与作品(客体)中经验形式的感性相遇共同完成审美活动。正如阿恩海姆所说:“人们面对着的世界和情境是有着自身的特征的,而且只有以正确的方式去感知,才能够把握这些特征,观看世界的活 ...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24 10:54:06
的评论【总感觉有人在上下打量我… 男性凝视是什么?】男性凝视(Male Gaze)是指在文学或视觉艺术中,从异性恋男性的角度来描绘女性和世界的行为。它通常会将女性物化为性客体,并置于被观看,被审视和被使用的位置,最终将女性塑造为符合父权社会期待的,具有“女性气质”的他者。 ...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24 10:54:06
的评论管理的艺术性:第一,管理行为引起被管理者及其他客体的注意。第二,让管理行为的相关人员产生思考量。第三,能创造直观价值。因此,管理的艺术性离不开管理者的个人魅力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24 10:54:06
的评论“所谓的先锋和实验其实正是对传统艺术消亡的路径复刻,文化客体与文化消费的行为仿佛蜘蛛网重重包裹个体并将其体系化;新事物越多,人们消费行为越是轻浮,与个体人格的联系越来越淡薄,情感体验再难以触及内心最深处——现代社会中过度的文化刺激,现代人越来越陷入文化产品的拜物教,选择能力与选择 ...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24 10:54:06
的评论据说艺术品讲究的是主客体的致性,只有观众(客体)能够通晓艺术家(主体)的意图并真心喜欢他的作品才是他们两家的“艺术品”,看不懂、不喜欢的“障碍物”。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24 10:54:06
的评论但我对芮德娜的认同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福柯有句名言:“令我惊讶的是,”他说,“在我们的社会中,艺术只与某个对象或客体有关,而不是与个人或生命有关。为什么一盏灯或一座房子可以成为艺术对象,而我们的生活却不行?我们的人生为什么不能成为一件艺术品呢?”我想,芮德娜和我,或者说,詹姆斯• ...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24 10:54:06
的评论以直报怨vS报怨以德以直报怨是处于客体的层面。报怨以德是处于主体状态。凡高的星空是艺术化的昴宿星??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24 10:54:06
的评论·真的,相反于以往认为的行为表演作为一种警醒作用,我们真的不太能够把艺术建立在给观众带来幸存者内疚上,虽然说这样的边界早就消失了。·换句话说,观众的“不舒服”的体验感,真的不能仅仅概括为不理解或者拒绝,也许是因为在艺术与观众的主客体上,艺术家太过于凌驾于观众之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