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民国风俗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赤壁非遗脚盆鼓:变化中走向兴旺(分享来自 @今日头条)史料记载:赤壁大战之后,脚盆鼓就成为了赤壁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红白喜事和节庆的时候,总能听到脚盆鼓的声音,这一风俗在清末和民国时期达到最盛,并发展出“栽田鼓”、“挖地鼓”、“节庆鼓”、“坐丧鼓” 赤壁非遗脚盆鼓:变化中走向兴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半生缘--质朴的场景,泛黄的底片,,漫观东吴,民国江南三城的风俗画卷,高歌入云,一曲愁断人肠的爱情绝响,,曾经沧海,赫然流芳...... 半生缘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一些人离开长沙城回家过年,另一些人却从外地,回到长沙过年。长沙种植梅树的风俗,由来已久。其实,在民国时期,长沙城内,梅香亦浓。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沧州身边事#【退休老人20多载绘成“沧州清明上河图”】沧州退休老人马振江耗时多年手绘《御河春图》,长25米,以运河为载体,刻画了清末民国初年沧州的城市面貌和风俗民情,堪称“沧州清明上河图”。“知道老沧州这些地方和风俗的人越来越少,我把它画下来,就是为了保存这些记忆,让人们了解。”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淘书团#上海三联《清末民初历史演义》(全5卷),本书是民国出版人濯缨子一生呕心沥血之作,天津《益世报》副刊12年连载。以晚清至民国军阀时期政治轶事为经,民间风俗人情为纬,采用翔实的笔法,演绎慈禧、袁世凯、孙中山等现代历史人物的秘史。原价298元,现价99元,全国包快递!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江财悦享#民国结婚证书上的一段话: “两姓联姻,一堂缔约,良缘永结,匹配同称。看此日桃花灼灼,宜室宜家,卜他年瓜瓞绵绵,尔昌尔炽。谨以白头之约,书向鸿笺,好将红叶之盟,载明鸳谱。此证。”—— 民国的一些事物总能展现那个时代与众不同的风俗特色,令人钦佩~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一个新政权仇视旧政权而已 共和国不也这样敌视民国的么//@笑话有木有:辛亥革命改变的十大社会风俗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37、《呼兰河传》:民国四大才女之一对自己童年的回忆!当时二三十年代东北小城的生活风俗~平庸而愚昧;家里最温暖的记忆是祖父老太爷,陪她在后园玩或者她自己在后园的小世界里徜徉!相比她后面坎坷的经历,这些应该是她短暂一生中仅有的些许温暖吧!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夏日记#忙了半年,基本收官。买了几千块钱的书,查了几百种资料,搜集了数百张图片,完成十几万字。这本书依然秉持我对民国日常生活的兴趣,对那些卑微的、琐碎的风俗与生活进行破解、修正、还原及打捞,还原海量细节,努力扫除死角,建构生活景象。写得很累,尽力了,感谢老婆,感谢所有支持的朋友。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期末考前去浦东图书馆兴致勃勃地借了一本《中国风俗通史·民国卷》,结果各种事耽搁,现在一个字没看[拜拜]去续借了一个月,只能赶紧写完作业,等这阵子志愿者活动结束之后就可以安心阅读了(然而懒癌晚期患者没资格谈计划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中国一直到民国初期,风俗都是用马桶泼大街上或河流里,大街上一般会有人清理到粪车再在天亮前运出城,清庭戏很多利用这个把人偷运出城的情节。中国人的历史观是和老外很不一样,我门之关注政治... 在没发明马桶前,中世纪欧洲人怎么上厕所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生日第三天,再街拍一小下下,嘻嘻,主题:巧克力少帅之民国风俗。巧克力宝宝呀,还挺搭不!嗯嗯!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民国书刊#【九十年前的洛阳风俗】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潮邑牵梦支教队#7月26日,我们去了潮州进行了第一天的社会调研,今天,天气欠佳,我们一行人去潮州牌坊街,走进了甲第巷,感受到了民国风情气息,尝试各种各样的潮州美食,感受着民国个适合养的人文风俗,明天,我们将处罚寻找更多潮州特色!@WYU外国语学院团总支 @邑大青协 @五邑大学机电青协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近日获悉,武汉大学图书馆馆藏有由国庆的专著《老广告里的香艳格调》《与古人一起读广告》《天津卫美食》等;厦门大学图书馆馆藏有由国庆的专著《再见老广告》《民国广告与民国名人》《鉴藏老商标》等;天津大学图书馆馆藏有由国庆的专著《老天津的风俗》等,方便学子阅读。【书传善缘,播种温暖】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凌叔华的短小说为什么能微微打动人心?近百年之前的那个阶层的所思所想和现在有很大的相同,能有心灵共鸣。而那些不同之处,多是物器风俗之类,怀旧的人喜欢民国的人也会深感兴趣。围城也是这样。那么另一个问题来了:对鲁茅巴的小说该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