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心灵的焦灼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31 18:46:21
的评论#年轻人情绪衰竭的征兆#家里人长期诋毁式的教育、心灵上的不关心,较大的社会压力导致内心真的很焦灼,时刻在崩溃的边缘徘徊,我觉得有时候我快要坚持不了了,睡眠质量差,心情低落、焦虑、胡思乱想、心酸想哭,是不是应该去看一下疏导一下,我真的要无望了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31 18:46:21
的评论茨威格的这部小说总会让我觉得被人窥探了内心。两难不解的情形是焦灼的产地,却也只能安慰自己这至少也算是心灵自由的原因。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31 18:46:21
的评论每一种新的认识都可以使年轻人精神振奋,只要一旦受到某种感情的鼓舞,他就可以从中取之不尽,这正是青春的意义。——斯台芬·茨威格《心灵的焦灼》#外国文学#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31 18:46:21
的评论不料原来以为可以用来止渴的甘露竟成了激起干渴的烈酒同情恰好有两种一种同情怯懦感伤实际上只是心灵的焦灼另一种同情才算得上真正的同情他毫无感伤的色彩但富有积极的精神这周好像要考研了,我也该准备我的考研之路了。我发现有些事好像不用说的太明白也能不言而喻。就像这个世界没有圣诞老 ...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31 18:46:21
的评论思维方式、旅行、资本市场、诗歌、心灵焦灼和沦丧……这个书架上有我所有热爱的东西#带着微博去旅行##手机摄影##爱上这座城# 深圳·Yarra Coffee雅拉画廊咖啡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31 18:46:21
的评论我的朋友对我太好了这种心灵焦灼的时候对我的体贴让我顺心 不然我真的是憨批第一名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31 18:46:21
的评论心灵原本就是美的,离开那种种贪婪的不美好,熄灭了意识的焦灼,那无所求之心,安详轻柔,无须描述的,就是生命的纯美。心灵原本就是善的,接纳心中所有的恐惧,那不再维护自我的全然开放,离分别的拥抱,就是生命本然的温暖。于心灵安然的纯美中,离开对美妙的分辨,美妙原本也是贪婪,分辨贪婪的 ...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31 18:46:21
的评论#蜗牛日签# 斯蒂芬·茨威格《心灵的焦灼》:每一个介入别人命运的人,多少会丧失些许自身的自由。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网页链接 同情恰好有两种。一种同情怯懦感伤,实际上只是心灵的焦灼,看到别人的不幸,急于尽快脱身出来,以免受到感动,陷入难堪的境地,这种同情根本不是对别人的痛苦抱有同感,而只是本能地予以抗拒,免得它触及自己的心灵。另一种同情才算得上真正的同情,它毫... 分享自Kindle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创业这条路,多是艰辛和残酷,用命去拼,少一丝都不行。是一种身体和心灵的历练,内心的焦灼比身体痛苦一万倍。市场是一个真实的战场,反应不够快,有一丝偷懒,都会让之前的所有努力都白费就像垒多骨诺米牌塔一样。踏上了这条路你只能孤独的走下去,其实无论大小或者成功与否,每个创业者都是孤独的。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建议所有同情心过剩的人,去看下茨威格的心灵的焦灼,少管一点别人的事多冷漠一点,世界会美好很多。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马达又更新大本近况了。他在采访中谈及伯恩5所处的暑期档电影压力大时又禁不住提到大本:“本在几周前上了BVS,他身边和生活里的所有人都在为这部电影紧张。当电影票房好时,你与其感到喜大普奔,不如更像如释重负,因为赌注太高。”狗仔只能拍狗遛本,呆萌关心的是他心灵上的焦灼。@MattBen-BenMatt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当尼采哭泣# 其实愚蠢的人就不要去开化他了,他就不必忍受心灵的焦灼,聪明的人自然会扎堆,他们很难进行庸俗的谈话。不过有一个无关智力的共同点是弗洛伊德关于力比多的学说,就是尼采和约瑟夫医生也概莫能外,“性”促进了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改良,弥合了后二位的伤痛。★★★★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不知道要如何开口,然而现在确实是这样的。我与大家还是很好的关系,只是有些日常超出了我的兴趣和审美,我已经不想关注了。我是一个无法承受鸭梨的人,如果我不吐槽,我就会很难受。可是我吐槽了,我又觉得愧对朋友。漫长的心灵焦灼之后,我选择取关。但这次我不双向了…留下选择的自由给我的朋友。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每一种新的认识都可以使年轻人精神振奋,只要一旦受到某种感情的鼓舞,他就可以从中取之不尽,这正是青春的意义。——斯台芬·茨威格《心灵的焦灼》#外国文学#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一心一意地做一件不费脑子的事,身体的疲劳会取代心灵的焦灼,酸痛感由肌肉和关节逐渐渗透至内心,把心里的巨大空洞填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