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心灵的焦灼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这里是地狱,是魔窟,是滚滚岩浆奔腾咆哮,是寒霜利剑刀刀刺骨,是毒蛇的红信,是蝎子的倒钩。它们锁闭你的视听,撕开你的皮囊,攫取你的血肉,焦灼你的心灵,煎熬你的灵魂。你恐惧却不能呢喃半字,你痛苦却不能蠕动分毫。呵,报应不爽。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一个身在热恋中的恋人如果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激情,那他的受苦至少是咎由自取,然而谁要是为人所爱,自己心里却并未萌生爱恋,那他就无可挽救地彻底完了,因为不是由他来决定那股徽情的•大小和限度的,这一切都超过了他本人的力量。——茨威格《心灵的焦灼》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心灵的焦灼》 同情恰好有两种。一种同情怯懦感伤,实际上只是心灵的焦灼。另一种则毫无感情色彩,愿意与别人历经磨难,力竭而不歇息。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新书快讯#《茨威格文集》(3册)第一卷《夜色朦胧》《马来狂人》《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看不见的珍藏》《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等;第二卷《象棋的故事》等中篇小说及法国大革命时代风云人物约瑟夫·富歇传记;第三卷为其生前发表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心灵的焦灼》。@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5-6出版。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男子只要不接受别人的爱,总要无辜地陷入罪过中去。茨威格《心灵的焦灼》 重庆·文星湾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发表了博文《成长中的90后:时代的焦灼与心灵的渴望》引起热议的90后,成长在价值多元、物质蓬勃发展的时期,他们从小与网络新科技为伍,崇尚自由和个性,看似拥有一切,实际却一无所有。与此同时,90后心灵的成长中的90后:时代的焦灼与心灵的渴望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发表了博文《同情的反作用》我认为男人最重要的三个素质分别是:责任心、上进心和同情心。《心灵的焦灼》探讨的便是同情心的作用力,作者区分了消极和积极这两种不同的同情心,强调与责任心相结合的同情心才是正确的同情的反作用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深夜看完茨威格的《心灵的焦灼》,全程有窒息的感觉。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还写过情感的迷惘,心灵的焦灼然而还没看完。//@薛蛮子: //@雷颐:转发微博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想来自己是愈加世俗之人,对物的热望是心灵愈发焦灼不安,少了对精神的追求与探寻,务实与务虚之间无法平衡,从此刻起,做一个踏实、平静的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另一种同情才算得上真正的同情。它毫无感伤的色彩,但富有积极的精神。这种同情对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十分清楚。它下定决心耐心地和别人一起经历一切磨难,直到力量耗尽,甚至力竭也不歇息。——斯·茨威格《心灵的焦灼》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同情恰好有两种。一种同情怯懦感伤,实际上只是心灵的焦灼。看到别人的不幸,急于尽快地脱身出来,以免受到感动,陷入难堪的境地。这种同情根本不是对别人的痛苦抱有同感,而只是本能地予以抗拒,免得它触及自己的心灵。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心》写出了心灵因情感波动而产生的焦灼之感。一个地位卑微的少尉在偶然结识了当地最大富豪开克斯法尔伐先生和他残疾的女儿后,心底产生了数次大浪翻腾般的变化,激起了五味杂陈的情绪,油然而生出一股温柔地、强烈地、难以言表的同情之心,怜悯之心,并随着残疾少女的病情推进而生出激烈的焦灼之心。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心灵的焦灼》,茨威格对于人物心理活动文字化的细致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出色能力,还有那丝毫没有多余情节而显得结构紧密,引人入胜的故事,简直让我无语惊诧,惊为天人!看《心》,我多次入戏太深,心潮澎湃,眼眶湿润。如果不是在单位,我也许会落下泪来或呼吸急促。一句话:写得无与伦比的好!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夏日的焦灼,别忘记留给心灵一点冰凉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一个人的心灵总是随时由于千奇百怪的偶然事件决定,恰恰是最最微不足道的外在的因素往往会增强或者削弱我们的勇气。——茨威格《心灵的焦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