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寻路中国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在老家一边眼睛看着cctv5放着欧洲杯土耳其VS克罗地亚,一边手里拽着《寻路中国》~随着莫德里奇半场结束前那精彩的落叶球大吼一声,谁让土耳其当年坐地起价阻扰瓦格良号通过其领域海峡,谁让土耳其近... 2016年6月12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当年看何伟的《江城》《寻路中国》时觉得他写的真好啊,虽带有外国人的猎奇心态。看完张赞波的《大路》才觉得这才真的好,以小人物的命运与高速公路修建之间的关系来铺叙,反思发展过程中带来的不可控坏的方面。看完这本书很想看这个纪录片,但现在书和电影全都被禁了[怒]。书还能港购,电影呢,哎[崩溃]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过《奇石》 我的评分:★★★ 何伟的《江城》、《寻路中国》前两年读过,极合个人胃口,但是这本《奇石》感觉一般,或许是因为期间夹杂着太多西方报道的原因,而我恰好对其兴趣不大罢了。现在手头正在翻《甲骨文》(台版),希望不要让人失望 奇石 (豆瓣) 来自@豆瓣App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所以是先写几十页的团日总结书喃还是先写几十页阅读量的判例浓缩经济法期中还是先写找都找不到题目的民诉期中喃还是把《寻路中国》剩下两百多页看完准备读书会?——论一只猪一样的单身狗该如何生活自理[doge]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睡前阅读。再读何伟的寻路中国。有种想开车横跨大西北的冲动。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书签到 2月前开始读“何伟三部曲”,包括已读完“寻路中国——从农村到工厂的自驾之旅”,读完“江城”第一部,今天继续开始读 第二部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彼得海斯勒的《寻路中国》看了2/3 ,从长城-农村-工厂的自驾之旅,不是报告也不是小说,相对而言比报告易读比小说可信[嘻嘻]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书单:《工厂女工:在变迁的中国,从农村走向城市》,FactoryGirls: From Village to City in a Changing China)是张彤禾 (Leslie Chang), 《寻路中国》和《江城》的作者彼得·海斯勒(中文名:何伟)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我一直坚持的看书一定是看印刷出来的纸书,因为看纸书眼睛比较舒服,而且纸书就是简简单单的阅读就行,不用下载,不用其他操作,也可以不被打扰。我希望先生也是,留在家里的书以后会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寻路中国放了太久,这两周看完,然后看奇石。接下来还是坚持看看彗星,毕竟曾经开了个头……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我这个正在国外寻路的人,读着歪果仁寻路中国的经历,也是有趣。 斯里兰卡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断断续续的看完了《寻路中国》,一个生活在中国十年的美国记者,写的一本书,从美国人的角度告诉了我发展中的中国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我喜欢他这种只说故事不表态度的文笔,因为这样的中国是好是坏,谁说了也... 寻路中国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出发,这次真的有种 #寻路中国# 的感觉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给大家安利两本书:寻路中国和江城[爱你]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锡铁悦读#《寻路中国:从乡村到工厂的自驾之旅》讲述了《纽约客》驻北京记者彼得•海斯勒驾车漫游中国大陆的经历。这本书横跨了作者在中国十年,从1996至2007,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处于世纪之交的十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关键的时期之一。但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却也有一个个活生生的故事,值得人们深思。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过《寻路中国》 ★★★★ “这老外观察中国还真是犀利!” 寻路中国 (豆瓣)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2015凤凰财经峰会大幕将启】财经思想盛宴等你来 余票不多请抓紧报名。2015年凤凰财经峰会仍将遍邀各界闻达,共同寻路中国。报名即将截止,请不要错过2015年度最热烈的财经思想盛宴。【2015凤凰财经峰会大幕将启】财经思想盛宴等你来 余票不多请抓紧报名